凯发k8国际

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

作者:凯发k8国际   发布时间:2025-04-03 14:58:25   阅读量:

  浙江大学微纳电子学院(微电子学院)成立于2015年5月,是我国第一批“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学院立足于浙江大学自身学科优势和特点,先后承担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科研项目200余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学院现任院长为集成电路制造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汉明,名誉院长为集成电路设计技术✅专家□□□□、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专家组组长严晓浪教授。

  学院坚持国家需求牵引和产教融合,结合平台布局规划,以国家急需的高端集成电路芯片研发和先进微纳电子技术攻关为目标,通过打造若干创新实验室,支撑芯片设计□□□、EDA工具□□□、器件及工艺□□、芯片封装与系㊣统集成□□、测试与表征等方向研究,实现集成电路芯片与通信工程□□□、信息安全□□□、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与创新,增强集成电路芯片与微纳电子领域关键技术攻关能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技术成果,努力建成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的排头兵,成为产教融合与新工科建设的先行者,为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学院依托12英寸CMOS 55 nm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与制造技术成套工艺创新平台推进产教融合科教协同,培养我国集成电路制造领域的未来战略科学家和卓越工程师,成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发展的核心力量。

  前沿技术研究所拥有一支富有创新活力的国际化学术梯队。现有专任教师5名,其中教授3名,百人计划研究员1名,特聘研究员1名,包括国家特聘教授 1 名,IEEE Fellow 1名,英国物理学会会士㊣ 1名□□□□、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 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获得者 1 名。教师中有4人拥有海外博士学位,为留学✅归国人员。研究所坚持“求是□□、创新”的浙大校风,坚持教学□□□□、科研两个中心和高素质创新型卓越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重视学风建设,倡导严谨□□□□、踏实的学术作风。团队与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的知名大学及集成电路研究机构建有长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关系。

  研究所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集成电路产业与制造中的核心科学问题,着眼微纳电子芯片的未来发展,开展前瞻性科学与工程研究,重点研究方向包括微纳电子芯片和智能感知芯片。基于集成电路产业的前沿材料与器件,探索新一代微电子信息处理和感知技术,旨在从前沿科学基础与未来集成电路应用研究中发展出颠覆性核心技术。目前研究涵盖集成电路中的微纳电子材料□□□、后摩尔核心芯片技术(逻辑□□□□、存储□□□、互连□□、异质集成等)□□□□、超摩尔芯片技术(感存算一体技术□□□□、神经形态传感与计算□□□、超视觉芯片及相关应用),以及融合人工智能的集成电路芯片前沿技术。

  在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多个一级学科招收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并接受博士后研究员□□□、访问学者和访问教授。拥有一流的实验室仪器设备,可满足科学研究与教学的要求。具备国家重大/重点项目承担能力,承担包括国家“973”项目□□、“86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和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等。同时也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浙江省科技计划□□、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项目□□、财富500强前5位✅的国际企业合作项目等。年均发表高影响论文和微电子领域的重要会议20篇以上,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0余项□□□□、国际(美国□□、英国等)专利授权多项。

  包括但不限于:先进微纳电子器件□□□□、后摩尔电子器件□□、感存算一体□□、神经形态传感与计算□□□□、光电传感与成像器件□□、新型二维纳米材料合成等。

  2.根据创新研究需要申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或其他科研项目,与合作教授共✅同承担重要的科研课题,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

  1.享受浙江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相关待遇,除学校资助外,合作导师为博士后人员提供相应津贴资助;

  2.提供良好的科研工作条件,支持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博士后科学基金以及其他国家与地方的科技项目。

  常年接收简历。应聘者请提供个人详细简历□□□、学历✅学位证明□□□□、创新性研究成果□□□□、代表性论著等材料,可与微纳电子学院人事办联系。

  浙江大学微纳电子学院教授,微纳电子学专家, 浙江大学国际科创中心未来科学研究院院长,NAI Fellow,IEEE㊣ Fellow,获IEEE杰出讲座和IBM学者奖。曾任斯坦福大学顾问教授□□□、纽约州立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客座教授等,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电子工程博士。研究方向为类脑感知与㊣计算□□□、后摩尔电子✅学□□□、新一代信息器件□□、先进微纳集成芯片等。在硅基/碳基/低㊣维半导体电子学□□、新型逻辑/存储器件□□□□、碳基互联□□□、纳米传感□□□、二维㊣材料/异质结□□□、微纳智造等领域做出多项原创性成果,发表包括 Nature Electronics□□□、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Matter□□□、Chemical Reviews□□□□、Advanced Materials□□□、ACS Na✅no□□□、IEEE旗舰期刊□□、IEDM□□□□、VLSI Symposium 等顶级国际会议在内300多篇论文,其中4篇入选期刊封面或Highlights。作为众多㊣微纳电子器件和微纳加工技术的发明人,拥有300多项国际发明专利,在微纳电子学领域取得多项世界记录,在IEDM□□□□、VLSI Symposium等顶尖国际会议发表论文十余篇,包括全球首个10纳米双栅三维晶体管FinFET(FinFET目前为产业界集成电路芯片主流技术),由于在集成电路缩微化方面的杰出贡献,于2007年当选为IEEE Fellow。受邀在全球高校□□、企业□□□□、国际学术会议做180多场主旨/特邀报告,受聘国际半导体技术路线图(ITRS,全球半导体产业15年战略技术规划)起草委员会,IEEE EDS和IEEE NTC 执委会,IEEE Fellow评委,IEEE George Smith奖评委,IEEE IEDM技术委员会Chair,IEEE EDL□□、IEEE T-NANO□□□、IEEE T-ED□□、Nano-Micr✅o Letters等㊣学术期刊副主编/编辑/特邀编辑,以及数十个国际学术会议顾问/组✅委/技术委员会Chair□□□□、Co-Chai✅r和成员。

  浙江大学微纳电子学院教授□□□□、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研究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撑计划入选者,香港中文大学博士,曾任职于东京大学□□□、千叶大学和国家材料科学研究所等,入选2020□□、2021□□□、2022年度Elsevier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中国高被引学者。目前主要从㊣事二维材料□□□、光电器件□□、类脑人工智能器件与芯片(软硬件系统□□□□、算法等)等前沿研究,从事物联网RFI㊣D技术在溯源管理(包括硬件□□、软件)□□、互联网医疗(硬件集成系统□□□、软件)□□□、汽车智能化等应用开发。在半导体及器件□□、纳米技术□□□、scanning probe microscopy□□、纳米生物效应□□□□、DNA电子及电子测序技术等方面有广泛的研究基础,在Science,Nature Materials, Chemical Reviews,Advanced M㊣aterials,Small,Biomate㊣rials,ACS Nano,Applied Physics Letters等国外期刊上共发表被SCI收录的研究论文100余篇,应邀为专著撰写章节9篇;以第一发明人的授权日本专利5项□□□、中国专利(申请/授✅权)20余项□□□、授权美国和英国专利各1项。

  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在南京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分别获得理学学士和哲学博士学位,之后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入选欧盟“玛丽•居里学者”人才计划,任前沿所副所长,院青年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入选省海外引才计划,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担任IEEE纳米技术委员✅会浙江分会主席。目前承担国自然重大项目子课题,NS㊣FC-RGC合作研究重点项目,国自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等,担任IEEE纳米技术委员会浙江分会主席。已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作为第一/通讯作者在Chemical Reviews,Advanced Material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ACS Nano等期刊发表20余篇论文,3篇文章为ESI高被引论文,2篇为封面文章。研究成果被Nat✅ure Nanotechnology, Science China等杂志作为研究亮点重点推荐。重点研究方向:基于低维材料的后摩尔时代新型半导体器件,包括逻辑器件,类人感知器件□□□、感存算一体器件□□□□、智能仿生感知系统等。

  准备申请博士后的各位老师注意了!知识人网()每周定时更新最新的国内外博士后招聘信息以及访问学者□□□、博士后资讯,感谢大家的关注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

上一篇:房屋公建建设
下一篇:湖北文理学院迁建项目